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绩效
2019-05-27 14:24
兼职网用户投稿
热度:493
中心思想
本文将围绕 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绩效 来给读者提供优质内容
由于绩效管理本身的概念边界不清楚,容易让大家产生很高的期望。什么是绩效管理?说大一点,跟公司整个运营管理好像有点接近,但绩效管理跟其他管理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边界不想清楚,会发现绩效管理的问题会牵扯到很多如战略、文化、培训、激励,以及人岗匹配的问题,想通过绩效管理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往往是很多公司的想法。但往往在开始做的第一步你就会发现,根本达不到你想要的目的,于是很容易就放弃。所以,对绩效管理本身的定义和期望太高,是绩效管理难以开始或是很难持续下去的重要原因。
第二,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对象是人,但是人想要什么,这个需求本身在发生变化。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在七八年前绩效管理的重点是刺激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求,这是经济手段,但现在你会发现经济刺激的手段越来越难达到效果,经济刺激手段解决的是态度问题,是大家想干、愿意干的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态度问题,很重要是能力问题,是想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做不好的问题。这是我的一些困惑和感受。
第三,大多数国内企业都采取固定工资加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而且变动部分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很好,但是这对考核造成非常大的障碍。很多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大大低于他的期望,因此,扣钱会招致员工作为管理者给谁打不合格,扣谁的奖金?确实在制度上造成考核没法考核。作为任何一个管理者,即使你没有考核指标,哪个员工做得好、做得不好你不清楚吗?只是我们的人才没有出口,没有升降机制,我们大部分部门都是这样的文化氛围和心态,加上360度考核,你会发现真正高分的人未必是能力非常优秀的。企业的用人政策是什么?考评体系是什么?我们要认真地考虑。我们本身的一些自主政策不支持我们的考核,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抓大放小”定目标
在做绩效管理时,你可以在企业几个大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来着重做。第一,就是目标的战略转型,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客观上面临这样战略的转型,包括增长方式和竞争模式的转变。转型期的企业有一个战略目标,就是通过一定的时间段一步步地转过来,所以在这一方面绩效管理是有很大作用的。第二,企业的集约、效率方面的问题。比如企业希望下个季度多卖10%,成本降低1%,可能这就是企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做绩效管理。第三,整个公司核心能力的构建。这个看起来比较虚,也很重要。
总之,任何企业做绩效管理都要有一个目标,脱离这个目标,即便把技术的手段做得非常细致,可能能够在内部的公平性方面有提升,但是对于整个公司的绩效和目标来说,不一定有非常好的结果。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做好绩效管理工作,首先要解决大家愿意不愿意做这个事情,之后再解决如何做这件事。首先要统一大家对绩效管理的正确认识,如果认识还不正确的话,绩效管理系统先放放,培训先行。等大家有了统一的认识后,一定要和各级管理者一起设立绩效考核系统,千万不要人力资源部几个人研究出一套系统之后再给强加给他们。这样的话,制定绩效考核的过程,就是争取中层经理接受和认同的过程。接下来,可以考虑上信息化软件。在八九年前,软件信息化系统离我们很远,每次考核的工作量特别大,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则帮我们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
新劳动法实施后,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达不到一定的增长了,这个时候再签业绩合同,大家都完不成,但又不能都辞退,于是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全员参与的全程的绩效管理。强调的是,只要员工在成长,业绩在改善,只要这个团队是个有激情的团队,这个团队就是有效力的。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业绩有所下滑,但是金融危机之后,企业一定会获得高速发展。第三阶段是一个最高的境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的成长,不会像前几年那样过山车似地上上下下。
对我们的管理来说第三阶段存在很大的挑战,全员全程的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量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引入了,这让全员全程的绩效管理成为可能。很多公司的考核对象都在外地,但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目标沟通,而用传统的方式则无法实现。另外,不同的部门往往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比如市场部门是业绩目标为主的,而辅助部门可能就采用360度的考核方法。360度考核有很多近视效应,比如“老好人”现象,实际上采用传统的方式,确实解决不了这些基本的问题,所以最后使考核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