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兼职

全国
中心思想

本文将围绕 女大学生美容院兼职,挣200元却欠下3万元债 来给读者提供优质内容

  她们是看到兼职信息去做“充场会员”的,然而最终通过一个叫美分期的贷款平台在一家名为名流·汇的美容会所办理了3万元的贷款。介绍者承诺每月2700元的还款不用她们管,而最初,每当到了还款日她们确实会先收到一笔2700元的汇款。然而在过了两个多月后,当美分期打来催款电话,她们发现名流·汇的大门已经关闭,介绍者也失联……
  
  一个催款电话搅乱正常生活
  
  11月15日,刚刚下课的女大学生小李接到了一个北京来电,对方自称是美分期平台的工作人员,告知她已经逾期两月没有按时偿还贷款,如果不及时还款会产生逾期费并影响征信。
  
  美分期、贷款,这样的字眼儿最初让小李颇感意外,而当听到“名流·汇”3个字后,她又恍然大悟,“我被骗了!”
  
  当晚同样接到美分期工作人员来电的,还有包括小王在内的同校其他5名学生,而她们都是和小李一样,是看到一则兼职信息,前往名流·汇做兼职的。突如其来的电话彻底搅乱了她们的正常生活,当晚她们从金普新区赶到市内,当站在名流·汇门前时,却发现这里大门紧闭,这些女大学生报警求助。
  
  兼职信息把大学生引入美容院
  
  事件拉回到2017年暑假,大二在读的小李没有回朝阳老家,为了获得更多的打工兼职机会,她加入了不少兼职群。一天群里招聘“充场会员”,按照简介,其工作内容是“商家开新店前期拓展新会员,过来充当会员”,工资标准是每天100-200元,工资日结。
  
  按照兼职信息中留的联系方式,小李等人加了对方(金某)的微信。双方的对话显示,金某称:“不用做项目,不用任何消费,只是为了拓展会员。”小李说,按她们的理解,就是去帮新开业的店充个人数,帮助业务员赚个人头费。
  
  金某提示,去时需要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对此他的解释是“美容院用身份证来核对人员”、“银行卡是用来结算工资的”。
  
  按照约定,9月2日,小李和室友小侯在位于港湾广场附近的名流·汇美容会所见到了金某,然而面谈后她们发现情况全变了。
  
  兼职“充场会员”却办了美容分期贷款
  
  按照小李向记者的描述,当时金某称,有北京的公司向美容会所进行投资,要考察会所的会员数量和消费能力。为了达到一定的会员数量,会所需要增加一些会员名额,需要小李等人办理一张卡,每月美容会所会打一笔钱进去而后再划走。
  
  小李告诉记者,在按照要求办理了一张新的银行卡后,对方又要求她们本人手持身份证和工资卡拍照,对方的说法是:“按照我们的流程,得核对信息确实是真的。”
  
  采访中小李表示,在拍照过程中,她和室友的手机被金某拿了过去,随后被领到了美容会所的地下室。按照小李等人的说法,在这个过程中,金某一直和她们聊天,也一直在摆弄她们的手机。
  
  在这里,小李和室友签了不少字,签字的文件有《购卡协议》、《代偿协议》、《顾客护理方案执行表》等。“当时根本没看清是什么,他让在哪里签就在哪里签。”小李说,而事后她们意识到所有签字加起来,事实上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容消费贷款链条。
  
  22个女大学生组团维权
  
  另外,小李告诉记者,在签完字后她们还接到一个电话,回答了诸如在哪工作,工资多少等问题,而“答案都是金某事先准备好的”。
  
  在办理完毕后,小李等人获得了200元的工资。直到2个多月后的11月15日,当接到美分期的催款电话,小李和同学才意识到她们的银行卡中并没有按时收到美容会所的划款,她们成了3万元分期贷款的责任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同样被“套路”的目前有22个人,她们大都是在校女大学生,通过组建维权群交流信息,记者发现她们的经历和小李的一致。
  
  办理人员曾“安慰”女大学生
  
  采访中这些女大学生通过相关信息向记者证实,3万元贷款流向了名流·汇的账户,而她们从办理完后从未在名流·汇接受过美容服务。
  
  接到催款电话后,众人首先联系了金某。金某的语音回复表示,事情发生得突然,他得查一查。另外他安慰众人,这是名流·汇和美分期两家公司的事儿,“和你没关系”。同时金某在语音中叮嘱,若美分期再来电,可表示前面还的钱已经做美容了,后期的名流·汇不再提供服务(所以没还款),“一定不能说是为了工作”。
  
  对于金某的这种安慰,众人并未消除担心,“用我们的信息办理的贷款,还钱得找到我们头上,怎么会跟我们没关系呢?”
  
  只是后来,金某失联了,两个微信号均不回复,多个电话号码不接听。
  
  停车场保安:经常有人来这里要钱
  
  11月20日,根据众人所掌握的金某的联系方式,记者挨个进行联系,5个电话号码中3个处于关机状态,1个无法接通,另1个表示“打错了”。
  
  同日,记者也来到了位于勤俭街的名流·汇美容会所,发现大门紧闭,而且门上张贴着中山区人民法院有关房屋租赁纠纷的公告,落款时间为2017年8月23日。还有一则中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的《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通知书》,落款时间为2017年10月26日。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显示,大连名流·汇美容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7日。记者实地采访附近停车场保安时,其表示名流·汇已经关门两月有余,“你也是来要钱的吧?经常有人来,来的人没有别的事儿。”
  
  延伸调查
  
  “校园贷”后“美容贷”又瞄上大学生
  
  “我们怀疑自己掉进了‘美容贷’骗局。”这是采访中22个女大学生的共识。记者通过搜索发现,继“校园贷”后,大学生遭遇“美容贷”骗局的案例近期不时被媒体曝光。以目前曝光的案件来说,这些大学生竟然都把手机交给黑中介或黑导医操作,完全按对方的意思填表、签字、做电子签名,整个过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签订一份借贷合同,也完全不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从事医美分期的贷款平台有很多,除了美分期,比较有名的还有么么贷、星计划、快分期、即分期、马上消费、51人品、麦芽分期、百度有钱花、易日升、壹分期、易美健、小牛分期、爱美贷等十多家。而国内大大小小的整形美容机构通过与美容贷款平台合作,大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分期贷款业务,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医美分期产业链。但部分急功近利的医美机构和分期平台内控不严,再加上一些黑中介不择手段地钻漏洞,挖空心思骗人,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就成为最容易上钩的“猎物”。
  
  在被曝光的案例中,有的受害者与小李的经历类似,整个过程稀里糊涂;有的则本身没有美容需求,只是借此想获取贷款,结果在中介的蛊惑下办理了贷款,被中介抽成高达60%。业内人士指出,涉及医疗美容分期业务的正规贷款平台与央行征信系统挂钩,一旦消费者违约,征信将受影响。
  
  事发后,小李等人已经陆续报警,目前警方已经受理此案。
  
  律师说法
  
  想证明合同虚假需要大费周折
  
  对于这起事件,辽宁碧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牟飞认为:充场,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自然产物,是大学生常见的兼职活动,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的行为。大学生作为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签订这样的合同,有完全的自主权,不需要父母同意。学生们如果想证明这份合同的虚假性,则需要大费周折。某些机构和个人也恰恰是利用了大学生 “急于赚点小钱,又不用付出太多”的心理,同时不懂“书面合同”法律风险的弱点,因而诱骗很多大学生成为其会员。
  
  因此,牟飞提醒大学生们注意:兼职工作参加社会实践本是好事,但是需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身份证等证件,不要随意在合同文书上签字,以防被骗。对于此事,建议同学们要积极搜寻、保留证据,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如果掌握了相关的证据,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猜你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 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168667431@qq.com举报,一经 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